118库论坛118网址之家2020级专升本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
一、基本信息
专业代码:081801
专业名称:交通运输
修业年限:2年
授予学位:工学学士
二、培养目标
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,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需要,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,掌握数学、工程学、运筹学等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的基础理论,具备扎实的交通运输专业知识,具备必要的人文社科和经济管理基础知识,较好地掌握交通运输规划及设施设备设计、经营管理、安全保障、运营组织等基本技能,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,熟悉交通运输领域政策法规,能够在交通运输企事业单位从事交通运输系统规划设计、经营管理、安全保障、运营组织等工作,具备做人有品格、就业有本领、创业有能力、深造有基础、发展有后劲等特质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。
三、毕业基本规格要求
(一)热爱社会主义祖国,拥护中国共产党,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、职业道德,了解马列主义、毛泽东思想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;具备社会责任感和人文科学素养。
(二)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,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方法和技能,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,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理论与军事技能训练合格标准,具备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。
(三)基本具备英语的听、说、读、写、译能力;具备一定的商业思维及企业经营管理知识;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与应用。
(四)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,具备一定创新创业能力和职业发展的终身学习能力。
(五)掌握从事工程工作所需的相关数学、自然科学知识,具有较好的逻辑思维能力。
(六)掌握交通规律及交通规划设计、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,具备道路交通规划、管理实施的基本能力。
(七)掌握交通运输企业的管理模式和基本方法,具备一定的交通运输企业经营管理的基本能力。
(八)熟悉国家关于交通运输方面的政策和法规,掌握交通运输安全的知识和技能,具备一定的交通运输安全保障能力。
(九)熟悉轨道交通或道路运输的运营规章制度,掌握轨道交通或道路运输系统的基本构成和系统特征,掌握轨道交通或道路运输的客流、物流组织方法,具备轨道交通或道路运输的行车调度指挥能力、设备操作能力。
四、主干学科
交通运输工程、控制科学与工程、管理科学与工程。
五、专业核心能力与课程模块设计
工作领域 |
主要工作任务 |
核心能力 |
对应课程 |
交通规划与设计 |
负责道路交通设计工作,分析城市交通特征,为规划方案提供技术支持/负责交通运输数据分析及测试,确保行车安全 |
交通运输系统规划; 数据分析 |
交通调查与分析、交通运输工程概论、交通规划、道路工程基础理论与技术、城市公交规划与运营管理、交通运输设施设计、智能交通运输系统、轨道交通通信信号基础、行车组织、工程制图、毕业实习、毕业设计 |
交通运输管理 |
负责交通运输企业的经营管理;负责组织、监督并实施交通运输安全管理措施 |
经营管理;安全管理 |
现代物流学、交通运输企业管理、交通运输组织学、运输经济学、智能交通运输系统、交通运输安全、交通运输政策与法规、特种货物运输、综合运输、毕业实习、毕业设计 |
客运及货运运输 |
负责车辆调度指挥工作;运输方案设计及优化 |
运输业务知识;客流预测及分析 |
现代物流学、运筹学、交通港站与枢纽、交通运输组织学、特种货物运输、智能交通运输系统、综合运输、交通运输设施设计、毕业实习、毕业设计 |
轨道交通领域 |
负责轨道交通车站的客运组织、行车组织工作;负责轨道调度指挥工作 |
运营组织;运营调度指挥 |
轨道交通概论、现代物流学、交通港站与枢纽、轨道交通通信信号基础、轨道交通运营管理、轨道交通票务管理、行车组织、列车运行控制系统、毕业实习、毕业设计 |
六、核心课程
交通规划、交通港站与枢纽、交通运输安全、现代物流学、轨道交通概论、交通运输企业管理。
七、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
交通调查实习、工程测量实习、交通控制系统实训、交通港站与枢纽实训、交通运营管理实训、交通安全实训、交通综合实训、毕业实习、毕业设计(论文)。
八、素质拓展活动一览表
项目名称 |
参加对象 |
活动形式 |
时间安排 |
备注 |
中国“互联网+”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|
全体学生 |
学生报名、教师指导 |
第2~8学期 |
|
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 |
部分学生 |
学生报名、教师指导 |
第2~8学期 |
|
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|
部分学生 |
学生报名、教师指导 |
第2~8学期 |
|
交通类院级专业竞赛 |
全体学生 |
学生报名、教师指导 |
第1、3、5、7学期 |
|
九、毕业要求及授予学位条件
(一)毕业要求:思想品德考核合格,最低毕业学分为80.5学分。修业期满,符合国家和学校相关规定,取得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各类学分,学校准予毕业。
(二)授予学位条件:修业期满,经学校审核准予毕业,所有课程平均学分绩点达到2.0(含)以上,并且符合学校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等相关规定,授予工学学士学位。
十、课程计划与毕业规格要求的对应矩阵
序号 |
课程类别 |
课程名称 |
毕业规格要求 |
1 |
2 |
3 |
4 |
5 |
6 |
7 |
8 |
9 |
1 |
公共基础课 |
形势与政策 |
✓ |
|
|
|
|
|
|
|
|
2 |
公共基础课 |
安全教育 |
|
✓ |
|
|
|
|
|
|
|
3 |
公共基础课 |
职业生涯发展和就业指导 |
|
|
|
✓ |
|
|
|
|
|
4 |
素质拓展课 |
创新创业实践 |
|
|
|
✓ |
|
|
|
|
|
5 |
学科基础课 |
运筹学 |
|
|
|
|
✓ |
|
|
|
|
6 |
专业必修课 |
交通运输安全 |
|
|
|
|
|
|
✓ |
|
|
7 |
专业必修课 |
交通运输政策与法规 |
|
|
|
|
|
|
|
✓ |
|
8 |
专业必修课 |
交通规划 |
|
|
|
|
|
✓ |
|
|
|
9 |
专业必修课 |
交通运输企业管理 |
|
|
|
|
|
|
✓ |
|
|
10 |
集中实践课 |
社会实践 |
✓ |
|
|
|
|
|
|
|
|
11 |
集中实践课 |
劳动教育 |
|
✓ |
|
|
|
|
|
|
|
12 |
集中实践课 |
交通控制系统实训 |
|
|
|
|
|
✓ |
|
|
✓ |
13 |
集中实践课 |
交通规划课程设计 |
|
|
|
|
|
✓ |
✓ |
|
|
14 |
集中实践课 |
交通运营管理实训 |
|
|
|
|
|
|
|
✓ |
✓ |
15 |
集中实践课 |
交通安全实训 |
|
|
|
|
|
|
|
✓ |
|
16 |
集中实践课 |
交通综合实训 |
|
|
|
|
|
✓ |
|
✓ |
✓ |
17 |
集中实践课 |
交通港站与枢纽实训 |
|
|
|
|
|
✓ |
|
|
|
18 |
集中实践课 |
毕业实习 |
|
|
|
|
|
✓ |
✓ |
✓ |
✓ |
19 |
集中实践课 |
毕业设计(论文) |
|
|
|
|
|
✓ |
✓ |
✓ |
✓ |
十一、教学进程安排表
周次 学期 |
1 |
2 |
3 |
4 |
5 |
6 |
7 |
8 |
9 |
10 |
11 |
12 |
13 |
14 |
15 |
16 |
17 |
18 |
19 |
20 |
21 |
一 |
理论(含实践)教学 |
实训 |
考试 |
放假 |
二 |
理论(含实践)教学 |
实训 |
考试 |
放假 |
三 |
理论(含实践)教学 |
理论(含实践)教学;实训 |
考试 |
实习 |
放假 |
四 |
毕业设计(论文) |
毕业就业 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十二、教学计划表
见附表一。
十三、专业特色
本专业立足南宁,面向广西,辐射泛北部湾区域,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,服务东盟和“一带一路”建设。紧紧抓住《北部湾城市群发展规划》实施、中新互联互通南向通道建设等给交通运输产业带来的历史性机遇,以综合交通为主线,重点打造轨道交通和道路运输两个专业方向,全面贯彻学校“应用型、开放式、新体验”的办学理念,实施“面向社会、面向工程、面向应用、全程互动”的人才培养模式,培养具备“懂技术、会经营、善服务”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。
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坚持以既定的培养方案为根本依据,密切关注行业产业发展的新动态、新趋势、新形势,精选课程内容,注重学以致用,围绕知识、能力、素质的协调发展,构造通识教育、专业教育、实践教育三大模块,培养具备行业新理念、新思维、新思想的人才。
以“八个共同”为目标,与国内知名高校、区内外知名企业、相关政府部门等签订合作协议,在共同制定培养标准、共同制定培养方案、共同构建课程体系、共同开发教材讲义、共同组建教学团队、共同建设实训基地、共同实施培养过程、共同评价培养质量等方面进行校企双方深度合作。与合作企业签订战略合作伙伴协议书,聘请企业的高管或专业技术人员担任本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,并且不定期到学校指导专业技能训练,为本专业学生开设专题讲座,安排本专业学生到企业考察、调研、实习实训及就业。